許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神農氏」是中國人。但是,越南學者譬如陳玉添教授在其專書《探索越南文化本色》裡就主張神農氏其實是源自越南的古代百越文化基層。源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古代中國人向南征戰拓展版圖後沿用當地百越民族神農的傳說,才讓後來的中國人誤以為神農源自中國。
或許有些人以為「神農氏是越南人」的說法只是少數越南學者的偏見。其實不然!越南的許多民間傳說與信仰也都呼應陳玉添教授等學者的主張,譬如,於2012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登錄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越南雄王祭拜信仰。雄王就是傳說中神農的後代子孫。
依據古籍《嶺南摭怪》的記載,越南的鴻龐時代開國王為「祿續」 (Lộc Tục),即神農氏炎帝的第四代子孫,是五嶺仙女之子。祿續於公元前2879年左右登基作為南方的皇帝,號為「涇陽王」 (Kinh Dương Vương),國號為赤鬼 (Xích Quỷ)。赤鬼國的疆界北至洞庭湖、南至占城國、西至四川、東至南海。涇陽王祿續娶洞庭湖王之女即龍女 (Long Nữ) 後生下「崇纜 」(Sùng Lãm),繼王位而稱為「貉龍君」 (Lạc Long Quan)。貉龍君娶「甌姬」 (Âu Cơ),生下一百個卵胞後化為一百個孩子。其中一半隨父親往海邊發展,另一半隨母親往山區居住。後者當來到今為富壽省 (Phú Thọ)就停下來,一致推舉長子為「雄王」 (Hùng Vương) 並建立「文朗國」。
傳說中的神農為農業及草藥之神。如果神農的概念起源自中國,這個詞彙應該照漢語的語法稱為「農神」才對,為何長久以來均稱為「神農」? 「神農」(Thần Nông)的稱法反而符合越南語的構詞法順序:詞根(Thần)+詞綴(Nông)。不同的語言常有不同的構詞法。不僅越南語和漢語不同,台語和漢語也不同。譬如,漢語的「公雞」在台語裡稱為「雞公」(ke-kang)。當講台語的人用漢字書寫時就會寫成「雞公」。所以當我們看到有人寫「雞公」時就知道作者絕對不是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士。同樣的道理,最早創造「神農」一詞者應該是使用和越南語同樣構詞法的民族而非漢族人。不僅神農不符合漢語的構詞法,中國人常稱的帝堯、帝舜、帝嚳也都是按照越南的構詞法命名。
古代中國是以黃河流域的北方民族為主的社會。和南方的百越民族相比,北方的農業發展遠不如南方。南方因農業發達,神農的概念當然也就更早、更深入民間的信仰。此外,神農也稱為「炎帝」。由於南方的氣候遠比北方炎熱,當然比較容易出現「炎」帝的概念的信仰。
越南學者丁嘉慶教授表示:「把神農當作雄王的六代祖父是越人繼承古代東南亞文化基層上的成就痕跡。也許越人接受中華文化之前曾經把神農當作自己的始祖。只有被視為熱帶地區農業的創業神,神農才能得到種植水稻的雒越人崇拜並將其當作自己的始祖。這是明顯的道理。漢族從不把神農當作其始祖,他們只看為管轄南方的天神罷了」。
陳玉添教授指出,傳說的赤鬼國從越南中部北邊來到洞庭湖 (長江南邊),這就是百越人的居住地區,這是構成古代越南文化原本的文化空間。從時間上來看,公元前第三千禧年(傳說中所指的2879年) 相應於銅器時代初葉,也是百越民族形成的時期。越南的文朗甌雒階段的主要文化成就除了水稻農業外則是銅器和冶金,譬如知名的越南「東山文化」(Văn hóa Đông Sơn)。依據考古發現,東山人的冶金、鑄銅的技術已經達到了非常令人驚訝的精湛程度。其中,銅鼓、銅缸則是東山鑄銅技術最典型遺產。在此階段,東南亞在民族文化歷史上逐漸創建出一個燦爛文明高峰並大大影響到該區域中的文化,其成就也可稱為南方的世紀。
其實,神農氏到底是中國人或越南人,或許不重要。神農氏並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統稱的概念而已。就如同越南的雄王也不是單一的人物,而是泛指各部落的首領的概念。況且,有些神話與傳說具有跨國境的特色,不能說它是哪個國家的專屬。此外,古代和當代對「中國」、「中國人」的定義與認知也因時代差異而不同。當中國人宣稱神農氏為中國人時,當然也會引起同樣有神農氏傳說的民族的不滿。與其爭論神農是中國人或越南人,不如換個角度說神農是亞洲農業國家的共同民間信仰之一。
作者介紹|Nam Quốc Văn
Nam Quốc Văn,漢字為「南國文」,曾留學美國與越南,差點就娶越南牽手,是國內極少數懂越南文的越南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越南想想】神農氏真的是越南人嗎?)
責任編輯/柯翎肇
July 07, 2020 at 03:43PM
https://ift.tt/2Z2LrBA
三皇五帝的神農氏可能不是中國人?學者考據文獻翻案:神農氏應是越南人! - 風傳媒
https://ift.tt/3fA4SHl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三皇五帝的神農氏可能不是中國人?學者考據文獻翻案:神農氏應是越南人! - 風傳媒"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