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應對挑戰:及早定照顧計劃忌孤軍作戰- 20200803 - 副刊 - 明報新聞網

friesfresh.blogspot.com

「忍痛」照顧 事事患者為先

身體上,部分照顧者本身有長期病患,同時亦需照顧患者,容易引致身體受損或過勞。但他們掙扎着「先把患者照顧妥當」,還是「先看看醫生,休息一下」?有文獻指出,認知障礙患者的照顧者,相比其他病症的照顧者,需花費更多時間照顧病人,超過四分之一的照顧者每星期平均投入至少21小時在照顧任務上,讓精神和身體承受着巨大負擔。像張先生這個例子,一個七旬長者忍着關節疼痛,從早到晚照顧太太,協助如廁洗澡,可能更因為移動太太的過程中一併跌倒,新傷舊患之下,也得先把太太照顧妥當。

經濟上,很多照顧者掙扎「究竟外出工作,提高家庭收入,用以購買醫療服務改善患者生活」,還是「留在家中,擔任全職照顧者,方可安心」?有些人選擇聘請外傭照顧患者,但常常在工作期間接到外傭投訴電話,又或因擔心家中患者,無法集中精神工作,亦有家庭無法聘請合適的家傭,或家傭頻密轉換,被迫全職在家照顧患者,影響家庭收入。

不熟社區資源 有苦無路訴

社交上,有照顧者掙扎「可否外出與朋友聚一聚」,但外出了「誰可以幫忙照顧患者呢」?很多時照顧者只能孤軍作戰,默默在家照顧患者,對社區資源並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尋找幫忙。本地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照顧者對認知障礙症有足夠知識,但只有不足三成(26%)照顧者表示認識相關社區資源。相反,有22%照顧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利用社區資源支援。此外,有照顧者嘗試帶病人外出活動,但社區對患者帶有負面標籤,存在不少歧視。像張先生的例子,外出時常遭旁人指指點點,令張先生非常尷尬,變成長期留在家中,不敢外出,生活上變得更孤立無援。

怕做錯決定 抑壓情緒壓力大

照顧安排上,患者病情持續惡化,照顧者心裏常常掙扎「究竟繼續自行在家照顧」,還是「轉往院舍照顧」的兩難選擇,生怕自己做錯決定。特別在華人社會,研究指出,亞洲長者重視孝道,許多視認知障礙症為正常老化過程,期望老來由家人及子女照顧。與此同時,香港文化着重家庭和諧,作為家庭一分子,從小被教育和鼓勵為家庭作出承擔、付出,甚至犧牲。在家庭系統裏,照顧者往往避免說出個人困難或向其他家人提出要求。因此,照顧者不會主動提出要求協助,單獨作出照顧的承擔,抑壓情緒,反而為自己造成沉重壓力。

像張先生的情况,如何為至愛選擇最適合的照顧計劃,這個決定真不容易,特別是張太太沒有向丈夫提及個人在醫療照顧方面的喜好及意願,例如希望在家安老,還是轉往老人院?張先生為此感到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障太太的最大利益。因此,患者在病發初期,按照意願、根據病情變化進程,及可運用資源而訂定預設照顧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十分重要,可減少家人因害怕違背病人意願所帶來的壓力,及避免家人就照顧安排產生爭拗。

■支援照顧者

照顧者面對困難,社工或專職支援認知障礙症的同工可提供以下協助:

①推動及協助患者和照顧者及早訂立預設長期照顧計劃

②為照顧者及患者提供社區資源及服務使用的導航

③幫助照顧者了解及掌握照顧病人的生活方法和技巧

④協助建立家庭內部及家庭以外的支援網絡

⑤調解家人在照顧分工及安排上的分歧和誤解

⑥持續提供照顧者在實務及情緒上的輔導

⑦及早察覺照顧者的壓力及情緒,適時支援

⑧提升照顧者及患者的生活質素,避免他們被孤立

⑨協助照顧者留意及關顧自身需要,建立照顧者以外的生活模式

Let's block ads! (Why?)




August 03, 2020 at 03:36AM
https://ift.tt/2XlWjJq

應對挑戰:及早定照顧計劃忌孤軍作戰- 20200803 - 副刊 - 明報新聞網

https://ift.tt/3fA4SHl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應對挑戰:及早定照顧計劃忌孤軍作戰- 20200803 - 副刊 - 明報新聞網"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